2015年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:遷安、白城、鎮江、嘉興、池州、廈門、萍鄉、濟南、鶴壁、武漢、常德、南寧、重慶、遂寧、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。近期,財政部、住建部、水利部三部委發布了2016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地區入圍名單(第二批),福州、珠海、寧波、玉溪、大連、深圳、上海、慶陽、西寧、三亞、青島、固原、天津、北京等14個城市成功入圍,截至目前,全國已有30個城市被選定為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。
這30個試點城市將分三年獲得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資金補助,直轄市每年6億元,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,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。
2015年10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。截止目前,至少有16個省份陸續制定出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。國辦印發的指導意見中指出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。
目前,已出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或方案的地方有上海、天津、河北、江蘇、山東、重慶、陜西、山西、甘肅、云南、遼寧、江西、四川、海南、安徽、湖南等。
另外,3月18日,住建部印發《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暫行規定》,明確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八項規定內容,要求2016年10月底前設市城市要完成海綿城市規劃草案。因此,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無疑已經成為各省、市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。
上海市:正式啟動海綿城市建設
1月24日,上海市市長楊雄在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明確提出。2016年將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、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。完成城市開發邊界劃示。全面推開城市有機更新,加快工業用地二次開發,低效建設用地減量7平方公里。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。擴大裝配式建筑應用規模。正式啟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,規劃建設蘇州河深層雨水調蓄隧道工程,建成中心城區4個區域排水系統。同時將浦東臨港新城區、普陀桃浦、松江南部新城作為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建設。
遼寧。 將70%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
遼寧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了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從2016年起,全省各市的城市新區、各類園區、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。老城區要以解決城市內澇、雨水收集利用、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,推進區域整體治理,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、水體不黑臭、熱島有緩解。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的要求,規劃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。
根據實施意見,遼寧省將采取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等綜合措施,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 到2020年,每個市至少要建設1個海綿城市示范區。示范區要集中連片,面積不小于15平方公里,區域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要達到70%以上。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。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示范區目標要求。
具體推進方法是:在城市綠地和公園建設中推行下沉式綠地、雨水花園、人工濕地、植草溝等做法。城市廣場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鋪裝、下沉式結構或配套建設雨水調蓄設施。新建和改建的非機動車道、人行道和廣場、停車場建設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和可下滲結構增強透水性。鼓勵建筑與小區的非機動車道路、廣場、停車場等采用透水鋪裝,鼓勵建筑與小區開展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頂綠化。
《意見》要求,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,棚戶區(危舊房)、老舊小區改造要率先落實海綿型小區要求,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、雨水管渠設施和超標雨水控制等設施建設。機關、學校、醫院、文化體育場館、交通場站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項目建設,要率先實行生態優先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。規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配套建設雨水綜合收集利用設施。
為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,遼寧省還將推進排水防澇設施達標建設和易淹易澇區的改造。加強排水設施養護,建設預警平臺和應急設施。實施雨污分流,加快建設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,控制滲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,協助黑臭河道治理。
重慶萬州:萬州城市建成區30%以上要成為海綿城市
重慶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了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萬州區成為全市3個海綿城市試點區域之一。按照《實施意見》,到2020年,萬州城市建成區30%以上要成為海綿城市,實現雨水的積存、滲透和凈化。而高鐵片區將作為海綿城市的先行試點區域。
湖北武漢市:計劃2年內將投150億元,實施389個海綿項目
4月20日,武漢市城建委發布武漢“海綿城市”建設計劃——2年內,武漢將投入150億元建設“海綿城市”,實施389個海綿項目,以青山、漢陽四新兩個示范區為試點,其中150個市政道路、老舊小區、公園綠地以及城市水系項目將在今年全面啟動海綿化改造,并納入今年市政府“十件實事”。
萍鄉:試點項目17個
據悉,目前武漢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在建項目17個,已基本建成13個,完成投資約8.46億元,其中田中湖濕地公園、320國道改造、玉湖生態化建設等項目推進都比較快。
四川成都市:成都市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“五大工程”,2016年計劃投資260億元,共計130個項目;湖北武漢計劃到2017年,實現投資155.16億元,完成389個海綿城市項目;山東濟南計劃共安排43個大項、137個子項,總投資79.26億元,通過2至3年完成試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任務。
浙江嘉興市:在試點示范區共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16個,涉及工程總投資51.09億元。
湖南岳陽市:正在著手編制海綿城市整體規劃,計劃三年內擬投入40億元;
廣東湛江市:未來將投資約46億元,實施147項海綿城市建設項目。
山東濟南市:已開工34個項目,試點區域明年建成
今年是濟南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二年,濟南市政部門負責人指出,濟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面積約39平方公里,共安排了43個大項、137個子項,總投資79.26億元。而目前已開工34個試點建設項目,完成投資32.05億元,占總投資的40.1%。到明年底,濟南將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建設。
山東聊城市:計劃從今年開始,到2020年將現狀淺層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壓減,同時,濕地保護率達到70%,城市建成區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0%。未來城市發展將以水系生態建設和城市綠化為重點,推動全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,提升“江北水城”品牌形象。
福建福州市:福州市作為第二批試點海綿城市審核考評總分排名第一入選?梢姼V菔姓畬>d城市建設的重視。作為全國第十四個國家級新區,《福州新區總體規劃》也將緊緊圍繞“三區一門戶一基地”的發展定位展開,該規劃將力推“海綿城市”概念,以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。
福建廈門市:2017年底前,廈門市將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整治,此外,2017年底廈門市還將完成第一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建設項目。
遼寧大連市:2016年大連市將在西北路和南松路附近建設大型海綿城市游園。
山西太原市:2016年年底前,太原市、山西科技創新城將率先開工建設海綿城市示范項目。
陜西西安:首個市政工程“海綿城市”項目將于5月底投入使用。該工程建成后,調蓄池及植草護坡每年可減少市政雨水排放約29100m3, 補給地下水約8000 m3。
云南昆明市:自2009年開展城市雨水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以來,目前已在一批新建工業和民用建筑項目中配套建成了153個雨水綜合利用設施,日設計控制規模約為10.7萬立方米,海綿型建筑與小區面積已達979萬平方米;在建雨水綜合利用設施168個,日設計控制規模約25.1萬立方米。
江蘇省無錫市:正式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,計劃至2020年,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,70%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,面源污染得到有效削減,力爭海綿城市建設走在全省前列。
江蘇常州市:常州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全面啟動,目前正在全力申報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城市,5年內讓建成區70%的雨水變得可控可利用,并力爭在5年內實現城區20%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。
江蘇宿遷市:正式啟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工作
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日前正式啟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工作,將充分發揮城市綠地、水體、道路、建筑及設施對雨水的吸納、蓄滲和緩釋等作用,實現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的綜合提升,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。
江蘇蘇州市:首個“海綿公園”將建成
今年,園博園將打造成蘇州首個“海綿公園”。目前園內主干道、主要建筑、綠化景觀建設等都已取得良好進展。
昆山:建成13個海綿城市項目
自2011年以來,昆山市已實施文化藝術中心、湖濱路、中環高架雨水處理系統、康居公園、昆山中學新校等13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,涵蓋道路、公園綠地、公共建筑、學校、住宅小區等多種用地類型,取得較好的生態、景觀效果。 (作者:中國生態海綿城市網 蘭其成)